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1 16:27:12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1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总算上完了。我原以为这个单元学生学习起来应该很轻松,因为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只要掌握了整数乘法,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但从本单元的学习来看,学生掌握得一点也不好,本来只有7课时的内容,上了10课时才勉强上完,而且还有几个同学作业没完成。个别同学出现的问题是:

1、计算结果中末尾有0时,仍有同学先把0去掉再点小数点,出现小数点定位错误;当出现小数乘整数时,有个别同学数小数位数时,把这个整数也当成和小数相同位数的小数,如3.76×14,就有同学数成了4位小数。

2、学了小数乘法后,有同学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格式和小数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错将小数的末位对齐了。

用简便方法计算仍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大多数同学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出现整数会进行计算,换成小数就不会做了。如25×12,大多数同学会把12分成4×3,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把25和4进行结合;一旦把整数变成小数,如0.25×1.2,多数同学就束手无策了。在解答2.5×4.4×1.25时,很多同学出现把4.4分成4+0.4,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形式:2.5×(4+0.4)×1.25。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只有个别偷懒的同学不肯把相同因数划出来,在找两个加数时会找错;但对基本形式掌握得倒不太好,仍有同学分配时只分给和那个因数较近的加数。对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就更高了。

计算能力是学习新课程的学生的弱点,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今后,我会利用早读课之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每天做两题计算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天两题,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连平时不能完成回家作业的同学也能完成;教师批改也很快,练习效果非常好。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2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共有以下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小数乘法验算、求积的近似数、连乘连加乘减、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本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内容看似简单,可是却是很麻烦的一个单元知识。因为和计算打交道,本来就比较乏味,再加上因数又是小数,所以,小错误比较多。根据平时上课和作业反馈,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中,大部分是方法上的错误:

1、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根据一个转化思想——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最后再在积的准确位置点上小数点,他们会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

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在5.06×3.8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9.228,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乘的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这些问 题,随着平时的纠错和学习的升入,渐渐消除了,老师在刚开始这一单元知识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策略引导) “求积的近似值”这小块的知识中,学生从买东西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买东西一般情况下是保留一位小数比较符合生活实际,也理解了在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的过程中,当求出小数的积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而是要在笔算出准确积的情况下按要求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可是学生们在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忽略得数保留几位小数而准确计算,这是其一;其二、在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习惯准确计算。所以,要特别加强审题训练。

“连乘、乘加、乘减”中,学生有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相对而言知识很简单,只要切实明白“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的道理就行了。但对于这样的乘加算式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7.3+2.7×20 =10×20 =200 要特别注意类似的纠错练习。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这部分内容是四下“整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延伸,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运用的较好,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相对而言灵活性不够。主要有以下的主要错误:

(1)10.01×4.5 =10×4.5+0.01 =45+0.01 =45.01 (忽略了要用10和0.01分别去乘4.5,再相加。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运用不灵活)

(2) 8.8×12.5×0.6 =(8×12.5)×(0.8×0.6) =100×0.48 =48(想当然的把8.8看成8+0.8,又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混淆了知识)

(3) 0.98×3.2,部分学生选择笔算,不知道把0.98看成10-0.02的差,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

对于以上的问题,关键还要在平时注重专项知识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总是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急于给他们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他们自己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思考,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我想有的学生很有可能自己能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另外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3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出乎意料。经过单元测试,班级的状况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严峻的状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刻的 ……此处隐藏3790个字……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10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我在教学前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

把小数看成整数乘法计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竖式下直接写出得数(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应对这种学生作业状况,我对我的课堂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握好学生计算关打好基础,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潜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潜力必须会帮忙。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忙。它体此刻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立刻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忙找出错误,也可透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相信此次反思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忙。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11

今年我又留级了,重新回到了教五年级。第一周过得很快,很充实,每一天都是打武术那样----无停手。转眼间,学生基本学完小数乘法了,回头反思总结如下:

在以往的实际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以往教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以下问题,学生直接写得数,有些计算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在列竖式算第一步就点小数点了,学生列竖式计算不用尺子划线,,算出积后,划去了0再数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也有大多数学生列竖式时,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居然对齐了小数点,而不是因数的末位对齐,有部分不懂数数位,很多学生算5.23×50时,不懂得处理50中的0,干脆忽略了,错漏百出。

本以为小数乘法只需要看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然后处理好小数点就行了,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千万不能忽视,今年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抓好了以下几点: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

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计算小数乘整数能够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到教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就容易多了,实行了知识的迁移,我收集了历届的一些学生的错竖式,全部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当医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在周五我就进行了小测,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好多了,但一部分学生因为整数乘法还但是关,影响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有待下周进行查漏补缺。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